图为饱受战争创伤的叙利亚东部城镇代尔祖尔,摄于2013年9月10日。 (新华社/法新/图)
当看到美国空袭叙利亚的新闻时,身在土耳其的阿安萨拉并不感到惊讶。
“在还没来到土耳其工作之前,爆炸、空袭、战火充斥着日常生活,已是家常便饭。”阿安萨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感到“很厌烦”。
2022年8月23日,美军战机掠过叙利亚东部城市代尔祖尔上空。美国中央司令部证实,总统拜登下达了“精准空袭”代尔祖尔地区的命令。
美国中央司令部声称,袭击目标是当地受伊朗支持的叙武装分子所使用的地堡。目前尚不清楚是否造成人员伤亡。8月15 日,伊朗所支持的部队对美在叙利亚的叙阿特-坦夫军事基地发动火箭袭击。不少媒体猜测,此次空袭是针对该袭击的报复。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曾祥裕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伊朗不是美军空袭叙利亚的重要因素,而是美国围绕利益需求,不断干预叙利亚局势,这也是叙利亚局势多年安定不下的根本原因。
袭击再起
36岁的阿安萨拉离开叙利亚阿勒颇省已经4年。她和她的家人在朋友的帮助下,顺利抵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现在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花店。“只想离开,无论用什么方法。”阿安萨拉说,她逃离的不是炮弹,而是动荡不安的生活。
炮火声从未在叙利亚停歇。
美国中央司令部布奇诺中校向外界透露,美军空袭叙利亚前,监视同一建筑群中的13个地堡超400小时,最终摧毁了其中9个。
地堡,是专门用于向当地武装组织提供后勤补给的据点,里面储存有武器弹药。而这也被不少外媒认为是“蓄谋已久的事情”。
此事发生在美国在叙阿特-坦夫军事基地遭导弹袭击一周后。布奇诺指出,美军的空袭,旨在“中断或威慑”相关武装组织的行动,以保护美军,不让美军遭袭事件再发生。
然而,就在美国的炮弹落下后不久,24日,叙利亚东北部两座美军基地又遭袭,致数人受伤。
随后,美军出动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升空袭击,射杀几名疑似负责发射火箭弹的人员,击中三辆用于发射火箭弹的车辆设备。但目前尚不清楚是谁策划发动火箭弹袭击。
对于美方的空袭,伊朗一方面否认与空袭目标有任何联系,另一方面也对美方的行为予以强烈谴责。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卡纳尼8月24日在声明中,将美军的空袭称作是“对叙利亚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侵犯”。
他强调,伊朗认为美国所谓“打击恐怖主义”,只是其继续占领叙利亚的借口。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恢复伊核协议的谈判,陆续传来积极的消息。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在8月22日表示,恢复协议的进一步谈判可能在近期举行。
但频繁的袭击,让人不禁担忧伊核协议出现变数。
伊朗核协议谈判悬而未决已长达7年之久。8月8日,欧盟向谈判各方提交了一份“最终文本”,并且得到了伊朗的积极响应。尽管伊朗对“最终文本”又提出了一些调整要求,但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称,伊方的这些诉求在他看来是合理的,且得到了绝大多数谈判方的同意。
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李伟建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尽管这次空袭针对所谓“伊朗设施”,却是在叙利亚实施,美方这么做正是为了避免将矛头直指伊朗。他认为,美方此次空袭或许有一些“端水”的意味:一方面是为了安抚以色列,另一方面也是在警告伊朗,即便恢复伊核协议,美方也不会对伊朗听之任之。
8月24日,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表示,叙利亚局势动荡,呼吁叙利亚危机相关各方应该保持克制,避免当地局势升级。他说,联合国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呼吁各方尊重叙利亚的主权独立。
“一石多鸟”
代尔祖尔是叙利亚与伊拉克接壤并拥有油田的战略地带。
伊朗支持的民兵组织和叙利亚军队控制着该地区,且经常成为以色列战机袭击的目标。拜登上任后,已经两次对美国军方下令,进行类似的作战行动。
目前美国在叙利亚仍有驻兵,其驻扎地点为叙国东部油田附近。前段时间备受关注的美军在叙国东部油田运送石油行动,由该部队主导。
叙利亚通讯社(SANA)报道,8月2日黎明时分,一支由31辆汽车和卡车组成的美军车队,在非法驻军军用装甲车的护送下,在叙利亚半岛电视台基地“偷油”后,通过“非法过境点”运抵位于伊拉克北部的美军基地。同日,美国非法驻军在叙利亚哈萨卡乡村的领空发射了一枚热气球,“以确保美国军事车队的安全”。
中东是衔接欧亚非的交通要道,是全球最大的石油供应地,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8月9日,叙利亚石油和矿产资源部召开会议,称2022年上半年(叙)石油产量约1450万桶,日均产量8.03万桶,其中1.42万桶均交付炼油厂。“美国非法驻军及其雇佣军,每天从东部地区占领的油田上,偷走多达6.6万桶石油。”
阿安萨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目前大部分叙利亚人都还生活在贫困中,无法负担面包、牛奶和肉类等基本必需品。“很多人仍然在国内流离失所,资金拮据,无法重建家园和社区。”
8月23日,就在拜登下令空袭叙利亚的前一天,叙利亚外交和侨民部长费萨尔·米格达德在新闻发布会上呼吁,希望美国和土耳其非法驻军从叙利亚撤出,停止对恐怖组织和分裂主义民兵的支持,停止干涉叙利亚内政。
但显然,米格达德的愿望并未达成。
值得关注的是,拜登政府选择的打击对象,既不在伊朗境内,也不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本身,而是位于叙利亚境内受伊朗支持的反美武装。“美国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太多,所谓的打击理由难以辨别真假。”曾祥裕说。
不过,这场空袭也预示着,美国和俄罗斯在中东的博弈加剧,叙利亚不可避免地沦为大国博弈的战场。
近年来,俄罗斯主导了叙利亚冲突的走向。2018年,美英法三国联合空袭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并与俄军发生多次交火,但是始终未能撼动俄罗斯在叙利亚的主导地位。
显然,美军空袭叙利亚,是对伊朗和叙利亚的“敲打”,并且能够起到“一石多鸟”的作用。既能打击伊朗恐怖势力,又能长期插足叙利亚,还能挤压俄罗斯的地区影响力,加强美国中东地区的盟国力量。
“不会轻易收手”
阿安萨拉从小在叙利亚长大,在她的记忆中,小时候的家乡,安逸自在。叙利亚也曾是中东最和平、稳定的国家,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不过,这一切自2011年发生变化。叙利亚内战延绵至今,政府军与反对派战火不断。“没离开叙利亚之前,我每天晚上睡觉都会担心,会不会有炸弹落到屋顶上。”对阿安萨拉来说,比起国内停滞的经济,她更害怕会随时丢失性命。
目前,国际上分为支持与反对叙利亚的两大阵营: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叙利亚反对派;二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部分国家,支持叙利亚政府。
2020年,叙利亚政府军解放了大部分土地。领土上的极端组织和反对派势力,仅能和叙军在极端地区产生一些小规模的冲突。而美军的军事基地,便是以“打击极端组织势力”为由留在了叙利亚,同时还有部分伊朗军队和其支持的什叶派民兵组织。
阿安萨拉很满意现在在土耳其的生活,但她的朋友阿卜奇则没有那么幸运。
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阿卜奇在叙利亚与他的父母经营一家餐馆。但物价的上涨加上电力短缺,让他们的生意难以维持。
“很多人宁愿承担非法旅行带来的风险,也不愿忍受一系列冲突后的贫困,而且看不到尽头。”阿安萨拉说,乘坐不适合航行的船只偷渡前往欧洲,是大部分叙利亚人逃离的唯一出路。
叙利亚政府不是没有努力过。他们曾希望外国投资者能来帮助重建国家,让民众重新开始生活。但当《凯撒叙利亚平民保护法》于 2020 年 6 月生效时,这种希望破灭了。该保护法规定,任何向叙利亚政府提供“重大财政、物资或技术支持”的实体,都会受到制裁。
曾祥裕表示,美国霸权倾向日渐膨胀,到目前为止似乎已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在进行袭击、制裁时,美国并没有太多心理负担,“美国是不会轻易在叙利亚收手的”。
对美国来说,叙利亚是一块“大肥肉”,虽然美军占据着油田,但实力强大的俄军仍然令美军如鲠在喉。与配合俄罗斯唱双簧的特朗普不同,拜登视叙利亚为相对弱势可以捏的“软柿子”,也是能够牵制俄罗斯、北约的“大蛋糕”。
在此背景下,叙利亚和平之路,依旧十分漫长。
(南方周末实习生曾玥对本文亦有贡献)
南方周末记者 王瑭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