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扁鹊被人们尊为“医祖”!有一天,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
扁鹊回答道:“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魏文王很疑惑,又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回答道:“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人们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默默无闻。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人们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不是很大。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人们都看到我手到病除,所以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这当然是扁鹊的谦虚之词,我们再看下一个故事。
有一天,扁鹊去拜见蔡桓公。扁鹊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又过了十来天,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后来,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呢?”
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了,再好的医生也无能为力。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
扁鹊早知道蔡桓公会来请他,早在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就病死了。
上面两个扁鹊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疾病最好的医治方法是防患于未然,把任何产生疾病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当然,对于疾病初发阶段,及时就医,也是治疗疾病的良方之一。
在疾病全面爆发阶段,再去就医,是最下策的医治方法,但恰恰为人们所常用!
在现代社会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就是防患于未然;管理学称“危险源辨识、管控预案、演练、与持续改进”,何尝不是如此?
如果没有“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没有对潜在危险的识别、采用必要的应对措施、不断地模拟演习、不断的持续改进演习中存在的问题、修改应对措施,那么不可控制的严重事态一旦发生,必将酿成灾难性的后果!
对个人,对企业,乃至国家,其实都是一个道理!没有危险意识,没有对危险因素全方位的辨识,自然也就没有应对措施,哪来的演练,哪来的改进?突发紧急事态时哪来的正确高效的行动?
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到处救火,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窜,岂不是搞得更加糟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