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发射
24日凌晨4时30分,中国的首个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五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此次发射任务由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执行,点火后经过2200多秒的飞行,“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也标志着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中国的第六个月球探测任务,它标志着我国“嫦娥”工程将完成“绕、落、回”三部曲的第三阶段目标完成。也是时隔44年之后人类再一次从月球上带回岩石和土壤样品。更标志着中国成为美、俄之后的第三个拥有登月并返回的技术国家。
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最顶尖技术实力的体现,他代表了人类科学的顶峰,一个运载火箭由通常由几万到十几万个零部件组成,美国用来运载阿波罗登月飞船的土星5号甚至达到了上百万个零件。任何一个小零部件出现问题、任何一个小细节的疏漏都会导致发射失利。
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航空史上那些因为“猪队友”的粗心导致的机毁人亡:
1、欧洲“织女星”运载火箭:两根电缆导致的爆炸。
距离最近的要数北京时间11月17日9点52分,欧洲“织女星”火箭的发射事故。这次发射任务搭载着两颗卫星,一颗是法国的对地观测卫星Taranis,耗资约1.36亿美元,一颗是西班牙的旗舰级遥感卫星SEOSAT-Ingenio,耗资约2.36亿美元,合计3.7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5亿元。发射失败也就意味着这次投资全部打了水漂了。
后续对故障原因的调查表明,事故可能是因为人为的疏忽所导致的。负责这次发射的工程师门在分析了发射的数据以后得出结论:很可能是两根连接到火箭上一级推力矢量控制执行器的电缆发生翻转从而导致没有连接到火箭上一级的正确位置并最终使得飞船及其有效载荷全部损失。火箭大概在天上飞行了8分钟,之后,火箭坠落,航天器被炸毁。
很明显,这是一个人为错误,它很可能是发生在装配期间的失误。
2、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泡沫材料安装失误导致7名宇航员瞬间融化。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美国第一架正式服役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的命名由来,是纪念凡尔纳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的大炮“哥伦比亚炮”,它在1981年4月12日第一次了执行代号STS-1的任务,正式开启了NASA的太空运输系统计划。期间一共进行了28次太空飞行任务,运送宇航员120人/次。
2003年1月16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执行STS-107任务发射,此次飞行总共搭载了6个国家的学生设计的实验项目,其中包括中国学生设计的“蚕在太空吐丝结茧”实验。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在完成任务重返地球大气层时解体,导致7名宇航员死亡。爆炸时高度约65公里,时速2万公里,爆炸造成的碎片散落在美国南部的大片地区。地面目击人员称看到哥伦比亚号碎裂成无数小块,在天空拖过一条长长的白烟。
事后,美国宇航局对事故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外部燃料箱表面泡沫材料安装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是造成整起事故的祸首。外部燃料箱表面脱落的一块泡沫材料击中航天飞机左翼前缘的名为“增强碳碳”(即增强碳-碳隔热板)的材料,并撞出了一个大洞。导致在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时,温度高达摄氏1400度的空气在冲入左机翼后融化了内部结构,致使机翼和机体融化,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一个小小的安装疏忽导致了数十亿美金以及7条生命化为灰烬!
3、联盟1号坠落:一个小数点导致的悲剧。
示意图,与文无关
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著名宇航员费拉迪米尔·科马洛夫正在“联盟一号”宇宙飞船中畅想着飞船着陆之后自己将成为英雄的场景,正在期待着鲜花和掌声。全国观众也都在电视上观看宇宙飞船的返航实况。
当飞船返回大气层后,应该要打开降落伞以减慢飞船的飞行速度,可是科马洛夫无论怎么操作也无法使降落伞打开降落伞。之后紧急联系了地面指挥中心,可是地面指挥中心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帮助排除故障都无济于事。
无奈经请示最高权力部门,电视台的播音员以沉重的语调全国人民宣布:“ 联盟一号”飞船由于无法排除故障,不能减速,两小时后将在着落基地附近坠落,宇航英雄科马洛夫将遇难。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永别的时刻到了——飞船坠落,电视图像消失,整个苏联一片肃静,人们纷纷走向街头,向着飞船坠落的地方默默悼哀!
事后,工程师们根据地面收到的数据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结论:地面检查人员的疏忽大意,忽略了一个小数点,最终导致了这次事故的发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